137-9066-2198

4新闻中心
您的位置:首页  ->  新闻中心

阳极氧化染色工艺的发展旅程

文章出处:新闻中心 责任编辑:东莞市大朗迪保五金厂 发表时间:2015-03-26
  

阳极氧化染色工艺的发展旅程

    最早的金属染色是铝阳极氧化染色工艺,它出现在1937年,史密特研究了铝与铝合金的阳极氧化技术,取得了最早的专利。接着开发了铝的染色和电解着色。我国在解放前即有铝阳极氧化染色工艺,仅染几种单色,技术水平较低。到20世纪50年代末,在打火机壳、口琴面板及玩具等轻工产品上,发展应用了丝网漏印的染双色工艺。与此同时,高纯铝阳极氧化染金色工艺,因外观精致华丽,在高级化妆品容器装饰件及制笔业的纯铝笔套上得到广泛应用。由于市场竞争的需要,促使铝氧化工艺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和提高。
    20世纪70年代中期,铝氧化染色的新工艺—消色法异军突起,在灯具、瓶壳和打火机壳等方面有较多采用。消色法花纹别致、隽永,无规则的浪漫色彩深受大众喜爱。打火机外壳应用此法后,变滞销为畅销的大宗出口商品。接着又开发了转移印花工艺,适用于铝茶盘、器皿一类轻工业品,既美化了商品,丰富了市场,又减少了三废危害。印相法工艺因能复制各种复杂图案,在表牌、家用电器等方面已广为采用。总体来看,我国铝氧化染色工艺的花
色和质量,已接近国外先进水平。
    镀锌染色工艺,是首先在镀层上染色的工艺,出现在1952年,日本川崎元雄关于钝化膜染色问题发表过研究文章。同年,日本吕戊辰首先取得有关镀锌染色法的专利。1955年沃尔特和E·泼考克对钝化膜进行了研究,指出金黄色钝化膜能用有机染料染出红、蓝、绿、橙、紫和其他中间色,其表面光洁度与色泽深浅取决于厚度及镀层的均匀性。1958年发表的镀锌用染料染色的文章,指出未干的钝化膜是多孑L的,能稳定地吸附染料,改变表面色泽。但色泽一般偏暗,带褐色,装饰上使用价值不大,只适用于区分不同产品,能染出红、绿、蓝及黑色。l959年出现了粉末状钝化材料,配制时只需加少量硝酸和水,生成的钝化膜能染上各种色彩,而且这种钝化膜上色快。染色液一般含0.1~2.5g/L的染料。对于锌合金,经钝化后,在pH~3.5,温度24~30℃条件下,处理5~6s即成,色调的深浅及均匀性受钝化膜的影响,深褐色的膜只能染深色及暗色调;黄色的膜才能染出红、蓝、绿等淡色调。
    镀锌染色在我国起步较迟,但步子很大。l981年上海何生龙首先试成镀锌染色工艺。该工艺比上述工艺更进一步,经化学处理出来的膜是无色的,吸附力强,浅色深色染料都能染,由于操作简便,配方公开,很快在生产上得到推广应用。并提出了新的染色机理,为其他金属发展染色工艺找到了理论依据。随后又在镉镀层上染上种种色彩。
    荧光镀镍是金属染色一个新领域,1981年由日本林忠夫试验成功。实际是在剧烈搅拌下,镍镀层夹附彩色荧光粉末的复合镀层,在镀层染色上作了开创性尝试。据了解,至今仍停留在试制阶段。